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劉百素的古梅甲天下。劉百素,是中國古梅畫派創(chuàng)始人,他的代表作《華夏古梅圖》洋溢著鐵骨錚錚的浩然正氣,是世界上以梅花為題材的尺寸最大的一幅畫,是象征中華民族的同根同源、一脈相傳直至偉大復興的國寶級巨作。
苦寒風雪渾不怕,自古文人喜入畫;梅納五福添吉祥,梅花精神佑中華。梅花原產(chǎn)于中國,是冬天最有代表性的花,是最不怕冷的花。中國人喜歡梅花,把梅花精神奉為民族精神,因為梅花是中華民族不屈脊梁的象征、梅花是中國人理想人格的化身。值此“一帶一路”倡議高歌猛進十周年之際,中國故事需要代表作,中國精神需要吉祥物,《華夏古梅圖》可謂生逢其時。
一、泉州會議,震驚眾人
田開元在泉州會議上作主題發(fā)言
泉州會議展示《華夏古梅圖》30米長的小樣
2023年9月15-18日,在福建泉州召開的第九屆民族文化遺產(chǎn)論壇暨海洋文明與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專題學術研討會,筆者提交論文《凝聚多種非遺的
在論文《凝聚多種非遺的
二、古梅夢境,長者賜教
2012年秋,連日陰雨綿綿,遠在淄博的好友拜訪劉百素,要求畫一幅丈二梅花,他從口袋拿出幾十張古梅照片,要求畫這種風格的,十天后來拿畫。劉百素一時無語,這種畫法過去沒畫過,畫到什么程度他心里沒底,也無任何資料可查。接下來,連續(xù)幾天他都畫不成,廢了不少紙,心里很是郁悶,輾轉難眠。
第五天晚上,劉百素吃了兩片安定片,勉強入睡。迷蒙中,走在了一條奇崛的山間小道上,前方有一條小河,水是從山上流下來的,過了一座青石小橋,看到遠處蒼松翠竹環(huán)抱,鳥語花香,山間有一棵千年古梅,樹下有三間草房,隱約傳來古琴聲,見一童子在樹下飼鶴。劉百素拾級而上,叩門,童子給他開了柴門,領他進室內(nèi),見一女子在窗下?lián)崆?,一長者在案邊寫字,室內(nèi)擺設簡單干凈,墨香襲人。
長者見劉百素到來,起身笑道:“同道來了?!眲偎刳s忙向前施了一個禮。長者說了聲:“請坐,喝茶?!眲偎丶毱凡?,便看那長者,身板硬朗,健步如飛,仙風道骨,鶴發(fā)童顏,聲如洪鐘。劉百素抬頭又見墻上掛了幾幅古梅圖,眼前猛然一亮,心想遇到高人了,因為畫梅是他的強項,一眼便知高低。劉百素起身問長者:“這幾幅古梅圖是你老人家所畫?”長者點了點頭,說:“是?!眲偎乜吹媚康煽诖?,第一次見到這種古梅的畫法,全是“以書入畫”,寓意高古,氣勢勁絕。劉百素連忙向前施禮,請前輩賜教。
長者笑了笑,語重心長地說:“我已知你今日必來,因天時已到,我也知你畫梅三十多年,但沒得大法,只是小技而已,我念你祖上有陰德,你平時也做了不少善事,修橋筑路,扶貧助弱,品行端正,天生聰穎,過目不忘,悟性極高,老夫就教你畫梅的十種筆法?!闭f完,起身到案邊鋪紙,運筆示范,邊畫邊講:“這十種筆法,你要靈活運用,要筆筆求變化、筆筆求統(tǒng)一,把水墨加上去,慢慢地去體悟。切記!切記!你要用你那支你最開始學畫的那支筆去畫,要謙虛,切不可以技示人示傲。我山那邊有一片古梅林,我?guī)闳タ匆幌??!?/p>
劉百素跟隨長者轉過山彎,遠遠望去,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古梅林,古樹參天,香氣怡人,那一棵棵古梅,足有幾個人懷抱那么粗,千姿百態(tài),高聳入云,如龍行探海,如虎蹲鷹飛,煙霞吞吐,飛鶴出沒,氣象萬千。劉百素被這片原始的古梅林給震住了,半天無語,那氣勢,那樹上的疤痕,那根爪盤橫交錯,美倫無比。劉百素心中驚嘆,好一幅古梅圖!他情不自禁地向前用手去摸了一摸,樹身硬似銅鐵,一股寒涼之氣扎手,一驚之下醒了,出了一身冷汗,原來是做了一個夢,睡意全無,看表,時針指向3點,穿衣,鋪紙,試畫,按夢中長者的教導去畫,一畫便成。此時,天已大亮,旭日東升。
十天后,朋友來取畫,看后大驚,問道:“是你畫的嗎?”劉百素說,是。之后,劉百素叫人刻了一枚大石章,銘刻“古梅夢境”四個字,紀念此事。從此,劉百素的古梅畫得越來越好,如今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三、自學出身,成就非凡
劉百素,曾用名劉啟勝,1955年生于山東臨朐的農(nóng)村家庭,小時候深受他二哥的影響,偷學繪畫,他二哥與一些繪畫愛好者常常在一起切磋技藝。劉百素很喜歡家中的《齊白石畫集》、《我怎樣畫山水》、《老芥子園畫譜》三本藏書,躲在一旁在他二哥買來的“白報紙”(還未印上圖文的報紙的原紙)上作畫。
2012年夏天,劉百素為了搜集《華夏古梅圖》的素材,由小女兒開車,妻子抱著六個月的外孫女,在濰坊和鄰縣,到處尋找有名的古樹,觀察,拍照,速寫,仔細研究北方古樹的各種恣態(tài),特別是老樹上的疤痕、樹洞、爛樁、死樁。
劉百素自幼酷愛書畫,從臨摹古人作品入手,對石濤、八大山人、徐青藤、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的筆墨都作了研究。書法初習二王,后臨漢隸碑帖。在2002年考入中央美院(中央美術學院)之前,劉百素在全國各地成功舉辦十次個人畫展,深受藏家青睞。2002-2003年就讀于中央美院國畫進修班,2003-2004年就讀于中央美院花鳥高研班。劉百素是世界上最勤奮的畫家,國畫代表作有:110米×2.5米長卷《華夏古梅圖》,110米×2米長卷《華夏松柏圖》,30米×70厘米長卷《百梅圖譜》,以及《大漠胡楊圖》、《瀟湘夜雨圖》、《秋園碩果圖》、《家鄉(xiāng)的古槐樹》、《母親的背影》等。
為了畫好古梅古松,劉百素奔走于祖國各地,尤其是梅州、杭州、廣州、大理,風餐露宿,觀察古梅,畫了幾千張寫生,研究成功十幾種獨門技法,著有《古梅畫法》、《古松筆法要述》等書。這些獨門技法,有龍眼、龍爪、龍尾、天珠、馬牙、折釵、鬼面、霹靂筆等名稱,看似簡單,用筆神出鬼沒,效果鬼斧神工,恰是天成地就,有味道,有品頭。其中,“霹靂筆”用于畫一種他稱作“雷神”的梅樹老樁——老梅被雷擊后,殘留一截棱角崢嶸的老樁,春未至卻花先開,足見生命力之頑強。劉百素《梅仙圖》詩云:“千年古梅鐵石身,獨居深山伴彩云;不與牡丹去爭寵,只把清香撒乾坤。”
2004年春天應《求是》雜志社的邀請,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小平同志華誕一百周年而作巨幅壽桃圖,受到好評。2004年給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上將畫《壽桃五世其昌》一幅,受到賞識,并題書法數(shù)幅給予鼓勵,在家中合影留念。2004年秋天給北京多位首長創(chuàng)作作品,受到好評。2004年作品《松鶴延年圖》捐贈司法部,被載入《中國著名書畫家法律援助愛心奉獻活動》書畫作品集,被授予“維護司法公正愛心人士”獎。2006年創(chuàng)作的《瀟湘風雨圖》在全國水墨畫大展中獲金獎。2020年榮獲首屆“德藝雙馨藝術家冠軍”稱號。
四、古梅長卷,橫空出世
20世紀80年代,劉百素受教于希寧大師,所畫梅花鐵骨錚錚,雄健昂揚,喜做巨幅,大氣磅礴。2007年古梅《鐵骨傲雪》在全國水墨畫研究院舉辦的大展中獲銀獎。劉百素發(fā)現(xiàn),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幅表現(xiàn)梅花風骨亦是中華民族風骨的國畫長卷,他決定自己一定把它畫出來。他認為:“畫家最佳的創(chuàng)作年齡,是55歲到65歲之間。這十年光景,也是畫家技法最老到、最成熟、身體最佳的時光,一定要把握好,不能浪費掉?!彼裕氚堰@最好的時光奉獻給《華夏古梅圖》。
古人畫梅多用“折枝法”構圖,是在一張紙上只畫一根略微向上斜著生長的枝條,上面點綴幾朵梅花,很少有人畫整棵的梅樹,劉百素畫梅畫的是整棵的梅樹,甚至是一片原始古梅林。老梅的皮、疤痕、樹洞、樹根,大小相間,畫出了古梅的千年風骨和蒼桑。劉百素的古梅創(chuàng)作,畫出了古木參天甚至原始森林的宏大氣象。以前畫梅花松樹,都是“以水破墨”法,即先在宣紙上潑灑一些清水,然后才用毛筆蘸墨去畫。但是,包括“折枝法”和“以水破墨”在內(nèi)的諸多傳統(tǒng)技法都不足以表現(xiàn)古梅的挺拔和大氣。
2012年,劉百素開始創(chuàng)作《華夏古梅圖》,他在老家簡陋的老房子的客廳5米長的墻面上,搭了個腳手架,站在上面,懸臂用毛筆一米一米地畫。畫完5米卷起來,再畫后面的。他心想,這是一場惡仗硬仗,直接和《華夏古梅圖》杠上勁了。
2017年,《華夏古梅圖》進入創(chuàng)作最艱難階段,由于雙腳長期在腳手架上站立,導致嚴重的腳底筋膜發(fā)炎,走路異常艱難。因老伴在臨朐城里哄外孫女,劉百素獨自一人在老家的畫室連續(xù)工作四個多月,生活就是方便面加雞蛋,沒有時間做飯,一天工作14個小時,早上4點鐘開始畫,一直到晚上12點休息。因長期吃方便面,大便困難,有時三天大便一次,就吃點通便的藥片,喝點麻子油等,繼續(xù)創(chuàng)作。
長期這樣,身體、體力下降很快,身體也漸漸消瘦。有好幾次腳底下踩空,從腳手架上摔下來,幸好都是皮肉之傷,沒傷到骨頭。劉百素的老伴就買了個海綿墊子,放在腳手架下面,萬一摔下來,也好接住一下,防止摔傷。已經(jīng)62歲的他一天要從腳手架上爬上爬下一百多次,因每畫半個小時就得下來瞧一瞧,觀看整體畫面的效果,因這么大的畫面一旦畫壞,就很難補救。是什么樣的精神在激勵著劉百素玩命地創(chuàng)作,與時間賽跑?表面上是畫梅,其實畫的是不屈的風骨,通過象征的手法來彰顯海內(nèi)外華人的民族精神。
2018年的夏天,是劉百素創(chuàng)作《華夏古梅圖》的又一個高峰階段,他把自己關在畫室里,三個月不見一個人,有時太孤獨了,就自己和自己說話。炎熱的夏天,38°高溫,畫室內(nèi)不能開空調,不能開風扇,汗流浹背,他赤膊上陣,連日奮戰(zhàn)。由于長時間的苦思深慮,他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癥,每晚必須服用大劑量的安眠藥來入睡,心臟感覺不適,經(jīng)常心率失常,血壓也很不穩(wěn)定,最終無法工作,他住進了醫(yī)院。在醫(yī)院治療十天,劉百素身體剛好點,就又投入到創(chuàng)作中,全家人都嚇壞了,認為他瘋了,成天不說話,只知道在墻上沒命地畫,不叫他吃飯也不吃,不給他倒水他也不喝水。他擔心,自己身體受不了,《華夏古梅圖》半途而廢。因長期在畫室內(nèi)不見人,他講話變得結結巴巴,晚上10點鐘走到公路邊,坐在石頭上,看來往的行人和車輛,這就是他最奢侈的事了。2018年,劉百素住了8次院,醫(yī)院的護士都認識他了,開玩笑說,又來了!
此時,《華夏古梅圖》已到了最后階段,也是最艱難的時刻。因大小100多棵梅樹是絕對不能重樣的,在畫完前面部分以后,后面的要求千姿百態(tài)、形態(tài)各異,每一株老梅之間的穿插、疏密要處理得恰到好處,要做到疏能跑馬、密不透風。遠近虛實得當很難,因采用的是半工(工筆)半寫(寫意)的畫法,只能是一公分一公分地去畫,細的地方得收下來,寫意的地方要放得開。有時實在畫不下去了,腦子里一片空白,他就躺在床上休息一會兒,回想一下寫生時的情景,很快腦子里又出現(xiàn)一株老梅,就是用這種最笨的辦法,一點一點地往前推。
2019年秋天,一幅構思完整的《華夏古梅圖》橫空出世。一位高人評價:“再讀《華夏古梅圖》,深深地震撼著人心,穿越了宇宙洪荒,凝聚了天地玄黃?!?019年8月,山東電視臺來拍專題片,那一天很忙也很累,忙了一天,在晚飯時,在眾多朋友歡慶時,他又被送進醫(yī)院,心臟病又犯了,經(jīng)搶救脫離了危險。就在這時,這位剛強的山東漢子,在困難面前從不屈服的男人,第一次落下了眼淚。
從左至右,《華夏古梅圖》分為四部分:一、龍梅圖騰。開篇是一棵蒼桑偉岸的古梅,如蛟龍出海,氣勢如虹,引領整個畫面,寓意龍的傳人登上了歷史舞臺。二、梅林深處。這是篇幅最大的部分,近景、中景、遠景的恰當處理展現(xiàn)了古梅森林的厚重大氣。三、江天暮雪。大雪漫天之中,一棵棵古梅傲然挺立,儼然一座血肉長城。四、百梅爭春。以無數(shù)梅花的競相開放,象征祖國的繁榮昌盛、萬象更興。
從古梅畫派的起源到崛起,劉百素經(jīng)歷了40多年的風雨。每一種畫風的形成,都是一代人玩命拼博的結晶。每一幅成功的大畫,都是對畫家智力和體能的考量,文弱書生是畫不了大畫的。劉百素13歲練少林太極功法,打下了良好的身體基礎。每一次的艱辛外出寫生,都是經(jīng)歷一次人間煉獄。寫生期間,荒山野嶺的,都是對人生的考驗。南方山上的蛇很多,隨時有被咬的可能。為了防止蚊蟲的叮咬,穿的衣褲要密不透風,全副武裝到頭,一天下來,淌的汗水比用的墨汁要多好幾倍。
《華夏古梅圖》的成本很大,總投入50多萬,光裝裱就花費了5萬。劉百素不止一次說,《華夏古梅圖》是他用命換來的。當時,鑒于健康下滑、經(jīng)濟困難,劉百素急著低價出售《華夏古梅圖》,幸好有他的妻子以及朋友閻會清的再三勸阻,才不至于流失到國外。
五、人若自強,必有知音
天道酬勤,一些人成為知音。詞作家張興華作詩《高潔神采留美名》禮贊他的經(jīng)典長卷《華夏古梅圖》,美術評論家崔凌志在《大眾文化報》上說“欣賞劉百素的作品,一股英雄氣撲面而來”,《濰坊學院報》刊發(fā)的王樂成散文《詩情畫意小北店》提到劉百素在小北店村創(chuàng)作《華夏古梅圖》,公眾號《文藝縱橫》發(fā)布過朱志武的文章《劉百素的大地情》,中國書畫收藏鑒定章協(xié)會秘書長馬芳亭撰文《春華秋實當下時 怎奈心中翰墨情——初識劉百素寫意花鳥畫》。
與此同時,一些媒體也來宣傳。公眾號《藝苑天下》發(fā)文《劉百素經(jīng)典巨作——110米長卷
2023年,筆者結緣劉百素,也開始了對他的宣傳和研究,論文《凝聚多種非遺的
《華夏古梅圖》局部
劉百素在創(chuàng)作《華夏古梅圖》
【責編 李媛】
《中華英才》半月刊2024-01-13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5-04-23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