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亚洲精品激情狠狠,依人久久,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欧美最爽乱淫视频免费观看,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干,色在线网站,日韩美女网站

獨家策劃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策劃 > 正文

百年巨匠|茅盾:左手文學 右手革命

《中華英才》半月刊 作者:卡咪娜 呂月華 2023-07-03 16:45

 

茅盾(1896年—1981年)

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生于浙江桐鄉(xiāng)。現(xiàn)代作家,社會活動家。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年畢業(yè),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1920年開始文學活動,與鄭振鐸等組織文學研究會。1930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1940年5月抵達延安,曾在魯迅藝術(shù)學院作短期講學。1948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并籌備第一次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中國文聯(lián)主席。后任第一任文化部部長。代表作品有《子夜》《霜葉紅似二月花》《春蠶》等。


教育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題寫“百年巨匠”

一百多年前,年僅24歲的他便坐穩(wěn)了《小說月報》主編的位置,通過一篇《幻滅》帶動了《蝕》三部曲的發(fā)表,一舉將原本香艷萎靡的都市通俗讀物打造成新文學之重鎮(zhèn)。通過雜志自身的改革融入到時代洪流之中,高舉起寫實主義的旗幟。他還被同時代作家巴金奉為心目中的“老師”,足見其在當時文壇的領袖地位。

他是中共第一批黨員中的一份子,帶著與生俱來的叛逆性格,時時關(guān)注社會時事,參與社會改革。他運用手中的一支筆,以小說、評論等文學樣式聚焦和反饋社會的大漩渦、大浪潮以及大矛盾。他還與浙江同鄉(xiāng)魯迅等人共同創(chuàng)辦了雜志《語絲》、參與創(chuàng)辦“文學研究會”、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攜手志同道合者重拳推出革命文學,宣傳新思想,由此奏響文學與政治并重的生命主旋律。他就是新文化運動先驅(qū)、中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茅盾。

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茅盾》,通過《半生風雨燃熾焰》和《時過子夜燈猶明》上、下兩個篇章,以寫意式的調(diào)性勾勒出茅盾的一生。其孫女沈邁衡女士作為敘事的帶動者,穿梭于上海、北京等多座城市,串聯(lián)起作家數(shù)十年的行蹤事跡。觀之格外親切、自然。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幼承庭訓,勤奮好學,尤喜作文。早在少年時代,他受開明父母的影響就心懷天下,一方面努力求學,博覽群書,另一方面則密切關(guān)注時局變幻,投身社會變革。他身體力行參與剪辮子風潮,利用學校放假等空檔四處宣傳革命,甚至不惜冒著被開除的風險,撰文抨擊反動落后的學監(jiān)及其管理。

1916年7月,以優(yōu)異成績從北京大學預科畢業(yè)的茅盾只身來到上海,在商務印書館找到了工作。在這里,他以扎實的學識博得了學界前輩的賞識,同時也為并行推進革命提供了絕佳的掩護。

在隨后的幾年里,他快速成長著。一方面,作為文學界的新銳,他接手《小說月報》并旗幟鮮明地提出“為人生的藝術(shù)”口號,通過刊發(fā)屬于民眾、屬于全人類的思想感情的作品,使之成為銷量銳增、富有時代活力的雜志;另一方面,則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思想,并率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作為中央直屬聯(lián)絡人,負責對接各地組織與上海方面的聯(lián)系。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一時期是其“文學與政治的交錯”的人生。

上海,是20世紀初中國的文化中心,扎根于此對于才華橫溢又熱衷改革社會的青年茅盾來說,是再合適不過的了。盡管茅盾彼時熱烈地進取著,并創(chuàng)作出了諸如《幻滅》《動搖》《追求》三部曲這樣具有史詩性質(zhì)、反映當代中國社會的文學作品,但在他自己看來還是留下了遺憾:“我的職業(yè)使我接近文學,而我的內(nèi)心趣味和別的許多朋友則引我接近社會運動,我在兩方面都沒專業(yè)?!?/p>

當時間來到1930年代,針對當時中國文化界掀起的一場關(guān)于中國社會性質(zhì)究竟是資本主義還是封建主義的討論,茅盾頓生靈感,創(chuàng)作了又一部代表作——《子夜》。南京大學教授葉子銘在采訪中就此介紹說,“茅盾的《子夜》就是一部對中國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全方位描寫的文學作品,呈現(xiàn)出一幅規(guī)模宏大的現(xiàn)代都市生活的廣闊畫卷。小說選取做公債與公潮這一都市題材,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上集中地表現(xiàn)了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生活和命運,與三十年代如火如荼的中國社會革命相聯(lián)系,鮮明有力地展示了時代的發(fā)展趨向和壯闊波瀾的場面。”

待到1945年茅盾進入“知天命”的人生階段,作為享譽文壇的作家、文化活動家,他則為過往表示慚愧,“不曾寫出中國的最平凡而其實是最偉大的老百姓”。其時,他剛剛完成長篇小說《腐蝕》《霜葉紅于二月花》《鍛煉》等作品。特別是作品《霜葉紅于二月花》聚焦中國江南小鎮(zhèn),通過幾個家族的命運變遷反映五四運動前夕到大革命失敗后期這一時期中國社會政治思想大變動,可以看作是從都市題材向農(nóng)村題材轉(zhuǎn)換的努力,其內(nèi)斂純熟的意境,細致入微的描寫,反映了作家的藝術(shù)表達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百年巨匠——茅盾》

對于茅盾的一生,詩人、文藝評論家張光年贊曰“文學家與革命家的完美結(jié)合”,然而也有觀點認為,他的人生正如其筆名所折射的那樣,始終是“矛盾”的。新中國成立后,被任命為新中國文化部部長兼中國作協(xié)主席的茅盾,多忙于政治活動,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的種種努力多以失敗告終,又或者說,尚未達到他自己滿意的程度就已經(jīng)被他銷毀了。

對于影片的創(chuàng)作初衷以及立意,《百年巨匠·文學篇》總導演肖同慶這樣陳述道:“我有兩個原則:第一是必須將他們的文學與政治生活放到歷史的環(huán)境中去講述。比如郭沫若在五四時期的創(chuàng)作,今天看來像是口號或者吶喊,但當時是有著振聾發(fā)聵的作用的,對白話文的發(fā)展也有重要意義。第二條原則是,對他們的歷史作用要做同情式解讀,比如上世紀80年代文學界有‘重排大師座次’的爭議,其中涉及對茅盾的非歷史的評價,但我認為那些說法都是話題性的討論而非學術(shù)性的研究,很難說是公允的——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茅盾長篇小說的重要意義是無法替代的。”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莫言為《百年巨匠·文學篇》宣傳片代言

隨著《百年巨匠》文化工程的深入推進,名家名人傾其才華與熱情參與到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當中,為巨匠形象的重塑、歷史的再現(xiàn)貢獻了力量。被授予“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的作家王蒙欣然出任《百年巨匠·文學篇》的代言人,并接受攝制組采訪。在參與錄制《百年巨匠》宣傳片的過程中,他反復試鏡、錄音,不厭其煩地拍攝。他還言簡意賅、聲情并茂地表達了對大師巨匠的尊崇之情,并對《百年巨匠》寄語:“他們的作品是火炬,是驚雷,是吶喊,也是滋潤心田的雨露?!?/p>

(2023年第12期)

責編:李鵬
編審:卡咪娜

百年巨匠|曹禺:東方的莎士比亞

《中華英才》半月刊2023-07-03

百年巨匠|老舍:京味兒 的智慧與良知

《中華英才》半月刊2023-07-03

24小時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