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一 )
到廬山,
不能不想起陶淵明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到廬山,
不能不豪唱李白的:
“日照香爐生紫煙”;
到廬山,
不能不感受蘇東坡的:
“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嘆;
到廬山,
不能不敬頌毛主席的:
“熱風(fēng)吹雨灑江天”;
還有:
“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的壯麗詩篇。
……
廬山作為世界文化景觀,
一萬六千首詩詞,
構(gòu)成了特有內(nèi)涵。
從這個角度來說,
廬山也是一座詩山。
( 二 )
到廬山,
領(lǐng)略了風(fēng)光無限,
感受了變幻萬千,
遙看了長江鄱陽,
擁抱了三寶柳杉。
那錦繡谷的氣象,
那仙人洞的香煙,
那如琴湖的碧波,
那三疊泉的飛濺,
那五老峰的落霞,
那含鄱口的壯觀,
……
這一切,
都給了我震撼!
但回思細(xì)想,
還是蘆林一號,
給人更多的感染:
那是偉人刻在廬山永存的紀(jì)念!
( 三 )
在廬山,
是療愈,
還是消遣?
是尋覓,
還是靜觀?
是感悟,
抑或結(jié)緣?
各有各的判斷;
各有各的思辯。
任何一座名山,
都有自己的概念;
任何一山出名,
都有氣度的非凡。
今天看廬山,
多少是是非非,
多少恩恩怨怨,
在歷史的天平上,
早已決出輕重長短。
然且,
歷久彌堅的還是:
一一正大高寬!
( 四 )
在廬山,
仰觀俯察之間,
石墻紅瓦若隱若現(xiàn),
茂林密叢掩映著:
錯落的別墅,
生苔的青磚。
可謂建筑的博覽,
可謂高山地標(biāo)線。
每一棟都有過往的故事,
每一處承載著苦辣酸甜。
甚或,
近代歷史的走向,
從這里策變。
一一美廬,
一一仙巖旅館,
一一廬山大廈,
……
微縮著風(fēng)云際會的證見。
( 五 )
在廬山,
視線被遮擋的是:
松一一松一一松,
杉一一杉一一杉。
它們那么挺直,
它們那么參天;
它們威武列陣,
它們整齊并肩。
就像閱兵方隊,
抬頭挺胸向前!
廬山的松林杉林,
那叫一個宏闊偉岸!
還有粗壯高大的法桐,
遮陽避雨,
游人不用帶傘。
至于那花徑的燦爛,
白司馬一千年前,
就曾賦詩醉眠。
( 六 )
空氣中的廬山,
涼中浸著濕,
清中透著鮮;
云煙中的廬山,
峰巒忽明忽暗,
樓臺若隱若現(xiàn);
清溪中的廬山,
映照著云天,
水跟著人轉(zhuǎn);
蟬鳴中的廬山,
在峽谷里回旋,
從早唱到晚。
……
人還沒有離開,
就已開始想念!
怎么辦?
只好走進(jìn)那個專設(shè)的電影院,
再看一場《廬山戀》!
2025 / 8 / 13 記于廬山
【責(zé)編 李媛】
人民網(wǎng)2024-11-04
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2022-06-22
新華社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