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看到這里干干凈凈,我才安心?!?/span>江蘇省靖江市孤山鎮(zhèn)廣陵村六圩埭王倬烈士殉難處紀念碑前,退伍老兵盧漢郎風(fēng)雨無阻地打掃、擦拭紀念碑,用日復(fù)一日的堅守,詮釋著承諾的重量,也用相濡以沫的陪伴,書寫著人間的溫情,這一守就是37年。
盧漢郎出生在孤山鎮(zhèn)廣陵村,從小就從長輩那里知道了王倬烈士的事跡。每次長輩講述目睹王倬殉難的悲壯場景,盧漢郎總是義憤填膺,眼含熱淚。在王倬烈士精神的感召下,20歲的盧漢郎報名參軍,在部隊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88年,當(dāng)?shù)弥獎傇O(shè)立的王倬烈士紀念碑需要有人管護時,已經(jīng)退伍的盧漢郎主動請纓承擔(dān)守護之責(zé),并向時任廣陵村書記張燦坤和村民鄭重承諾:“只要我在,王倬烈士紀念碑就會干干凈凈?!睆垹N坤回憶,當(dāng)時只覺得他為人本分、做事細致,讓他有空照看一二,誰知他如此上心,一守就是幾十年。
盧漢郎家距紀念地約500米,2023年修繕前還是條爛泥路,路雖不長但他每天都要往返兩三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擦拭墓碑、清理雜草、添紅描金就是盧漢郎的工作日常。從意氣風(fēng)發(fā)的青年到步履蹣跚的古稀老人,村書記換了一任又一任,沒人特意交代他要繼續(xù)守護,更無人催促他日日前來,可盧漢郎忙碌的身影,仿佛定格在那方石碑前,從未消失。
每年清明時節(jié),前來祭掃的村民、學(xué)生絡(luò)繹不絕,盧漢郎更是一天跑四五趟,把欄桿擦得一塵不染?!斑@就是父親的事業(yè),我們耳濡目染,以后也會接著做?!北R漢郎的兒子說,每年春節(jié)、清明、冬至,父親都會帶他們前來祭掃,一起為墓碑添紅描金。
2023年,孤山鎮(zhèn)全面修繕了紀念碑,澆筑水泥地面、補充烈士生平介紹,環(huán)境更加整潔莊重,前來祭掃的人也日益增多。盧漢郎自然而然地成了最“權(quán)威”的義務(wù)講解員。為了更好地講述烈士事跡,他遍訪身邊的抗戰(zhàn)老兵和烈士戰(zhàn)友,點滴積累,反復(fù)練習(xí),只為讓英烈形象更生動鮮活。37年來他累計為4萬余人義務(wù)講解,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心中播下紅色的種子。
2019年,盧漢郎的妻子突發(fā)中風(fēng),癱瘓在床,盧漢郎不僅要包攬所有家務(wù)農(nóng)活,還要照看臥床不起的妻子。即便如此,他依然堅持每天抽空打掃擦拭紀念碑。村里有人問他“圖什么”,他只回答:“這就是我做的事情?!睕]有報酬,沒有抱怨,盧漢郎守護的不僅是青石砌成的方寸之地,更是心中那座巍然屹立的精神豐碑。
盧漢郎的守護,也化作無聲的家風(fēng)。從小耳濡目染使得兒子盧洪坤早已熟練地接過父親描金的毛筆,傳承這份光榮的使命。孫女也在學(xué)校里主動擔(dān)任起小小宣講員,用稚嫩的聲音傳遞著烈士的英勇事跡。三代人跨越時空地守護傳承,讓紅色基因在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枝繁葉茂。
(稿件來源:江蘇省靖江市委宣傳部)
【責(zé)編 李媛】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4-08-22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5-09-17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5-09-16